來源:dy.163.com 時間:2017-09-04 16:42:42
牛津大學的凱利博士表示,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筋疲力竭并感到壓力,是由于睡眠被剝奪,自己卻沒察覺。大腦說不要,身體卻很誠實…
博士說:“我們無法改變24小時的節奏。你無法學習在特定的時間點起床,你的身體在適應陽光,自己卻沒有察覺,因為接受訊息的是下視丘,而非視覺。”
他說:“這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問題,員工應該從10點開始上班。在55歲前,別在9點開始上班。”(因為55歲后睡眠時間會減少…)
博士接著表示,社會有必要改變上班和上課的時間,以符合自然的人體生理時鐘。企業迫使員工早起上班,可能損害他們的工作表現,并累積健康問題。
睡眠障礙在現代人生活中變得越發普遍。有媒體對中國各城市人民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,得出下面這張圖▼
職業性質也是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▼
《英國電訊報》也評了英國睡眠時間最多和最少的五個城市(但都沒有倫敦…)▼
美國也評選了最佳和最差睡眠城市▼
參考的主要變量是這個城市的:幸福指數、人們上個月沒睡飽的平均天數、平均通勤的時長、離婚率和失業率。
睡眠和城市的工作效率、健康指數緊密相關。然而作為時差黨,我們卻都被一件事困擾過:調時差!
時差會導致無法注意力集中,辦事效率低下,昏昏沉沉。但不幸的是,目前還沒有一種能為所有人所用的,適應調節時差的方法。時差會由于飛行方向、飛行所跨越的時區數、平時的睡眠質量和生活習慣,在每個人身上呈現不同嚴重程度。
每天24小時光與暗的周期構成生物鐘,能幫助人調節蘇醒、入眠和進食等活動。據說,大約有15%的人類基因由生物鐘控制。
有一件事是確定的,不管飛過多少個時區,當身體渴望睡覺卻被暴露在亮光中,當身體完全清醒時卻處于黑暗中,生物鐘破壞就可能導致時差反應,而睡眠質量不佳會導致肥胖甚至癌癥等嚴重健康問題。
通常,身體更能適應往西飛,因為往西飛是要求生物鐘“往后調,而不是往前調”。如果是從中國飛英國,達到當晚只需要多熬幾小時,之后就能自動生成“早上6點醒,晚上11點困”的模式。
但從東往西飛時,調時差的體驗就比較科幻了。知乎上的大家是這么說的▼
旅行??涂偨Y出了調整時差的法寶:服用保持清醒的藥物、褪黑素,使用熏香療法,以及控制光照時間。
熟悉的環境也有助于睡眠,例如去同一城市可以訂固定的酒店。
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生物鐘的科學家保羅·薩森-科西(Paolo Sassone-Corsi)表示,調時差可能的療法是根據個人基因藍圖創制“個性化”方案。
2013年,杰伊·奧爾森(Jay Olson)創立了網站JetLagRooster.com,專門幫助旅行者減輕時差反應,為旅行者們提供睡覺和起床時間的建議。從創立到現在,這個網站為大約24萬旅行者提供了建議。
旅行者們需要輸入自己正常的睡覺和起床時間以及目的地。
然后生成倒時差計劃,建議旅行周的作息生物鐘。只要嚴格遵循,就能降低時差打亂生物鐘后,對生活造成的困擾。
左下角查查你該怎么倒時差~
希望即將前往英國的你,順利進入0時區生活節奏,圈哥在這里等著你們~
(英倫圈綜編,編輯Ivy,資料來源:《英國電訊報》、紐約時報、網易新聞等,轉載請注明。)